转进到战俘收容所了。
网上这个著名的邮电大楼之战,说重建后的国民党整编74师7个连,济南战役时守卫一座邮电大楼,“宁死不降,无一人生还”,给解放军造成的伤亡,从惨重、重大到巨大,快没词来形容了。
不用说,和所谓石牌万人刺刀大战,中条山800冷娃投江,还有时下正火的什么7000娃娃兵血战松山同归一类, 反正不要任何依据和出处,嘴一张就行。
可是,74师这7个连,只能说顽抗过,结果是除了阵亡的以外,剩下的600多人全部被俘。
攻占邮电大楼的是华野三纵8师23团2营,攻入楼内后,也就是打到短兵相接,最能给无一人生还作证的楼内战斗,解放军无一伤亡,根本没有遇到什么拼死抵抗,稀奇吧。
一点不稀奇,看完战斗过程就明白了,当然,史料说话。
先看主攻团团长的记载,8师23团称石王团,团长石一宸,政委王良恩。
包围邮电大楼后,团长,政委和参谋长张先军,仔细观察地形后首先布置火力。
济南商埠邮电大楼(应该是邮政大楼)是座三层钢筋混凝土法式建筑,对楼顶敌人的平射炮,三门山炮,十几挺机枪,决定用重迫击炮轰掉,先用触发引信清除楼顶,再用延期引信轰楼,让炮弹穿到楼里爆炸。
指定二营教导员葛志勤担任机枪火力队队长,集中轻重机枪封锁楼南面的所有窗口。“要封的死死的,不准敌人打出一颗子弹来,这是死命令。”
葛政教:听懂了,请首长放心好了。
攻击动作是,在火力掩护下。用大包炸药连续爆破,掩护5连突击,营长范子炎负责指挥爆破 ,副营长姜宝玉带队突击。
进入突击位置,石一宸对作战参谋王迎喜选择的指挥位置非常满意 ,“他很了解我的指挥特点,这次给我选在绥靖区司令部隔壁的一栋房子里,这栋房子毗邻主楼 ,便于我们隐蔽接近,敌人看不到我们,子弹打不透,手榴弹打到房顶上妨害也不大。”
进屋就看到,墙角已经摆着包好的炸药,一共14包。小的30斤,大的70斤。根据任务的需要安排的很适当 ,爆破手的防护做得很好。团长挨个问爆破员,第1包炸哪里,第2包炸哪里 ,每个人的回答都非常明确。
两包炸药爆炸之间有几十秒钟的空隙,敌人火力复活怎么办?突击连已经早想好了,调来几支火箭筒,爆破前先打几发做掩护,然后送一包炸药打一发火箭弹,不给敌人一秒钟的喘息时间。 让敌人抬不起头, 打不出枪,安排的非常得力。
炮兵火力队和机枪火力队报告准备就绪,石团长让参谋长张先军下令开炮。
炮弹连续在敌人楼顶爆炸 ,火力准备时间,炮兵发射了34发重迫击炮弹,楼顶命中26发。同时轻重机枪开火,仔细听了听,敌人的火力明显被压下去了,这时下令开始爆破。
一声巨响,指挥位置距离爆破点很近,只隔了一个过道,房子晃了两晃 房顶像要塌下来一样,“我顺便扫了大家一眼,有的东倒西歪。震惊之余,人们脸上流露出一种胜利的喜悦,此时此刻的思想情绪是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。”
第一包的爆破员,回来交了铁环(炸药包拉火环,爆破后必须交回,规矩),第2包又送出去了, 火箭弹刚响,又是一声巨响,就这样一包炸药一颗火箭弹 ,配合的相当紧密,炸到第四包,爆破员回来说口子已经轰开了,张参谋长大声说:突。石团长拦住,让继续炸,用大包的往里面炸。第五包又响了,“把我震的跳了起来,我仍然让继续炸。”从观察口里看到,大楼的西半截已经大面积塌了下来。
“我,王政委。张参谋长,范营长几乎同时喊,突!”
突击连的战士们,头上戴着钢盔,枪上亮着刺刀,拿着手榴弹,大步地冲了出去,“在出口处。差不多每个人都瞟了我一眼,意思是说,老团长,看我们的吧。”
接下来,参谋像穿梭一样的来回奔跑着报告情况,不到半个钟头,二营长范子炎回来了,浑身是土只露着两个眼睛,极其兴奋的报告:战斗结束,炸药把敌人炸晕了,没有什么抵抗,看样子也无法抵抗……
“就这样,王耀武的绥靖区司令部被彻底解决了,废墟底下不知道埋了多少人,残兵败将全被俘虏了,半死不活的押出来六百多,我无一伤亡,胜利地结束了战斗。”
以上,是团长石一宸的回忆 《7天7夜——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围歼记》。
7天7夜,是23团参加济南战役的全程,从外围据点打进商埠,再从外城打到内城,不是打邮电大楼的时间,打邮电大楼只用了一个下午,午前发起, 黄昏解决,包括清除邻接群楼的残敌。
石王团后来在淮海战役中,参与歼灭黄维兵团的“老虎团”,石一宸后来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,参与指挥金门炮战。任军科院顾问期间,参与主持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,著有《谋略致胜》等佳作,哪位有这本书的电子版,能否分享一下谢谢。
王良恩后来任中办副主任,两人都是山东籍开国少将。
最可信的还有军科院的战史汇编。
22军的《济南战役总结》,把自身的缺点毫无保留,从上到下把各级指挥上的缺点剖析了个遍,如干部战术教育不深入,缺乏积极插入分割歼敌的意识,外围战斗中只做宽正面的平推直压;打商埠不留预备队,吴化文起义后情况突变,部队收拢不及,丧失有利战机;山地战不敢大胆迂回,战术指挥不灵活,战斗动作生疏,伤亡较大而歼敌不多;火力阵地选择不适当,步炮脱节等等等等。如果不看番号,很难想象这是华东野战军最会打攻坚的8师。
对这场战斗的记载是:“”此次我攻击绥区司令部,27团两次失利,伤亡较大。而23团二营顺利投入,歼敌600,我无一伤亡。”
和这点成绩相比,检讨的缺点要大的多,性质也可以说严重的多,这就是战役总结的真实性所在。
这里说的27团两次失利,并不仅是打邮电大楼,因为27团攻击任务还有山东银行大楼等邻接建筑,攻打邮电大楼前必须占领。主要问题是爆破不彻底,开口过小,突击队进去展不开,楼内建筑复杂。
对石王团攻占邮电大楼的经验总结是:“爆破连续彻底,集中爆一点;曲射炮火摧毁楼顶,消灭上层火力点及瞭望所,使敌失去对我运动之观察,火箭筒直射炮行直接射击,掩护爆破突击,枪火(轻重机枪)占领对面楼房,组织交叉火力,上层制压下层,下层制压上层;突击班排精干,发挥小群威力,迅速占领楼梯攻击上层,对下层地下室派小部监视,使敌无法还击束手就俘。”
有一点得明白,占据坚固工事,弹药充足的国民党军,就算是给解放军造成严重伤亡,也是正常的。攻击据守坚固混凝土工事之敌,进攻方伤亡大于防守方本身就是战场规律。只是,打邮电大楼解放军伤亡大,只见于文学夸张,至于网络段子 ,那就只剩下形容词了。
上面说到的27团属三纵9师“伤亡较大”是什么概念:济南战役9师总共伤亡1279人,其中阵亡170人,这是战役全程的伤亡数字,没有对攻打邮电大楼单独做伤亡统计。
“较大”,这才是准确的用词。
再看攻克邮电大楼的23团,不仅主攻营2营无一伤亡,战斗一结束,一营和三营的请战电话就到了,请求参加黄昏对外城的总攻。如果伤亡大被打残了,不可能还敢请战。该团一营就是著名的洛阳营,营长全国战斗英雄张明。
济南战役有一个特点,因为卫勤工作准备充分,后方条件好,所以伤员的救治非常及时,被击中阵亡率仅11%.,是华东野战军解放战争以来最低的。
三纵参战人数2.3万 ,负伤人数3821人,是4个主力纵队(第三、九、十、十三)中最少的。济南战役东、西集团总计阵亡2930人,伤亡之比是8.1:1。为了给整编74师抹粉,想在邮电大楼给解放军“造”出什么重大伤亡,勇气可嘉,脑袋得控控水。
对于三纵,这场战斗当然是火力、爆破、突击相结合攻坚战术的范例,只能说守军给解放军造成了一定伤亡,但对于整个济南战役来说,敌军拼命顽抗造成我军几出几进那样的激烈战斗,还是要算济南第1团和济南第2团的登城之战,也就是争夺突破口,这些荣誉单位付出的伤亡也最重。邮电大楼战斗,对作战进程没有任何影响,许世友的作战计划就是预定22日晚攻击济南外城,邮电大楼处于包围中,通向外城的通道已经被切断,解不解决,对攻城没有任何影响,何况黄昏前已经被拿下。
济南战役又称中秋夺城夜,从战役发起到突破内城 ,都是在黄昏发起战斗,除了可以让炮兵无射击顾虑,夜战的好处还有一个,伤员可以及时送下来,而白天国民党空军轰炸很疯狂。
8师王吉文师长牺牲于商埠,也被有些人用来证明74师多么多么厉害。王吉文牺牲的地方是在纬八路,离邮电大楼还很远,在商埠的国民党军也不是只有74师这7个连,当时23团还在解决国民党省党部,王吉文是在二梯队的21团组织清除纬八路上的一个碉堡,8师的指挥作风就是一贯靠前,特别是组织爆破,指挥员伤亡概率当然高,老师长王麓水也是在城墙根牺牲的,石团长说作战参谋选的指挥位置好,是因为贴近爆破点。不管这一发炮弹是不是74师打的,两军将领的区别已经决了胜负,攻击精神旺盛,来自指挥员身先士卒,不是只会提枪督战。
74师这些残兵,肯定不知道他们的老师长两天前就准备跑,结果没跑出去又回内城了,王耀武对济南解放有预感,他把监狱里的犯人都放了,就是想给自己留后路,把事情做绝对自己没有好处,也表达过让手下人各自找出路,见省府秘书王昭建的回忆。
指挥防守邮电大楼的刘炳昆 ,王耀武确实说过保他当旅长,只是保荐电文,一直到济南解放也没发出去。
74师的这些士兵何辜,明明被解放军俘虏了,伤的给治,饿了给吃,不用靠着军官督战去背什么战力强悍的虚名,从战火中幸免,多好。可就有人为了虚构一群“党国忠贞之士”,把活人愣给说死,杀身成仁这动作对中央军嫡系来说,自来严重缺货,何必呢。